合肥晚報消息 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丈夫外出打工遭遇事故,身體受到重創(chuàng),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擔,照顧癱瘓的丈夫和兩個年少的兒子,用柔弱的肩膀詮釋了愛與擔當,詮釋了患難見真情,她的故事在合肥經(jīng)開區(qū)高劉社區(qū)的十里八村傳為佳話。
哪怕只有一絲希望都不放棄
時間回溯到2010年,江崗村新莊組村民劉世寬到上海浦東新區(qū)務工。有一天,他在寶山負責裝貨時,鏟車突然發(fā)生傾斜,一下子將他砸倒在地。在場的工友急忙將劉世寬送往上海華山醫(yī)院搶救,他的妻子陳貴如得知消息后,連夜從家鄉(xiāng)趕來??匆娞稍谥匕Y監(jiān)護室昏迷不醒的丈夫,陳貴如失聲痛哭,醫(yī)生告訴她,劉世寬的腦干受損,很有可能成為植物人,建議她和家人商量,放棄治療。劉世寬的父親得知兒子的不幸消息,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打擊,暈倒摔傷腦干,幾個月后離世。
不少人勸陳貴如放棄,可是堅強的她,卻擦干眼淚堅決要求醫(yī)生給丈夫做手術,“哪怕他真的成為了植物人,我也要照顧他一輩子。”
在華山醫(yī)院住院的半年期間,劉世寬一直陷入昏迷,醫(y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陳貴如強忍著心中的悲痛,一直鼓勵著自己和身邊的家人不要放棄,她相信丈夫一定可以醒來,“只要他在,這個家就沒有散,哪怕只有一絲希望,我都不會放棄。”
她每天下午等在重癥監(jiān)護室的外面,利用僅有的十幾分鐘探望時間,不停地在丈夫的耳邊說話。經(jīng)過她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劉世寬終于脫離了危險,可是由于腦中的血塊無法消除,至今癱瘓,不能說話,也一直靠胃管灌稀飯,靠導尿管排尿。
從醫(yī)院回到村里,陳貴如就在家中專門照顧劉世寬和兩個年少的兒子。劉世寬的一個姐姐交給陳貴如一間鋪面,做生意養(yǎng)家糊口,可是她長年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沒有太多時間打理,生意也非常清淡。
兩個懂事兒子是她支撐的動力
為了給劉世寬治病,這么多年花費了100多萬元,丈夫的廠里給了70多萬,家里東拼西湊了20多萬,還要支付兩個孩子的上學費用,陳貴如家里經(jīng)濟條件十分困難。
當?shù)卣懒饲闆r,及時為其辦理了低保和殘疾人證,可以同時享受困難殘疾人和重殘護理補貼,現(xiàn)在他們全家主要生活來源就是政府的救助和親友的資助。
7年多時間,陳貴如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先做好兩個兒子的早餐,送他們去上學,然后趕回來準備好劉世寬的藥,為他接屎接尿、擦洗身體。陳貴如每天堅持給丈夫做按摩,天氣晴朗的時候,用輪椅推著劉世寬去曬太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才將丈夫抱上輪椅。
多虧了陳貴如的精心照顧,丈夫的病情穩(wěn)定、不斷好轉,她相信奇跡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家庭。
兩個兒子很懂事,知道媽媽為家庭吃了很多苦,他們努力用功讀書??吹綁ι腺N著孩子們的獎狀,陳貴如很是開心。
大兒子去年高考成績優(yōu)異,取得了531分的好成績,被四川農業(yè)大學錄取,當?shù)卣皶r辦理了貧困大學生救助,小兒子在當?shù)氐男W讀書,兩個乖巧懂事的兒子,給了陳貴如莫大的安慰和支持的動力。
張冠環(huán)合肥晚報ZAKER合肥記者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