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網訊 “以前,孫子住在城里不愿意回來,嫌我們家的廁所臟、味兒大;現(xiàn)在好了,經過改廁之后,用上室內沖水馬桶,寒假期間,竟主動回來和我們一起住。”明光市明東街道抹山村村民趙澤勇,對自家改造后的廁所非常滿意。
小廁所,大民生。“原來的廁所都在室外,就是所謂的‘一個坑、兩塊磚、三尺墻、圍四邊’。”談起以前的農村廁所,包括趙澤勇在內的許多村民都記憶猶新:“街道和村里剛說要開展‘廁所革命’時,我們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有些村民還存在疑慮情緒:“大家用了這么多年,已經習慣了。突然要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樣?會不會半途而廢?”
為改變村民根深蒂固的舊觀念,高質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面對一片質疑聲,明東街道和村組干部迎難而上,主動作為。他們積極發(fā)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宣傳發(fā)動、帶頭參與行動、帶頭完成任務。廣大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進組入戶面對面宣講,分析改廁的現(xiàn)實需要,消除群眾顧慮,更新群眾觀念。
期間,街道和村組千方百計主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改廁中的一個個問題,逐步形成了“黨員引領干、干群一起干”的良好局面。黨員干部依靠群眾,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人民群眾的舊觀念逐步改變,大家一戶戶轉“被動”為“主動”,從“要我改”變“我要改”,為“廁所革命”的強化推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廁所革命”如何“革”出新顏值?明東街道結合人居環(huán)境治理,對各村各組的廁所分布現(xiàn)狀以及群眾需求進行一一摸排,探索制定出適宜本街道的建設模式。采取統(tǒng)一招標、統(tǒng)一施工、統(tǒng)一監(jiān)管、統(tǒng)一驗收的模式,實施整村推進。通過綜合治理,建新拆舊,村容村貌、衛(wèi)生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據(jù)了解,自農村改廁工作開展以來,明東街道已完成改廁754戶,明顯提升了農村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廁所革命’不僅讓廣大村民在文明習慣上有了深刻改變,也為大家?guī)斫】敌б?、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明東街道黨工委委員劉祥表示:“今年,街道將持續(xù)推進農村廁改,同時完善農村戶廁長效管護機制,確保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