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文
劉學文,男,1947年2月出生,南譙區(qū)章廣鎮(zhèn)鴉窩村村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安徽大鼓”傳承人。1974年,劉學文跟隨“安徽大鼓”名藝人陳天懷學習大鼓書,很快便能獨自登臺說書。1990年,劉學文在水泥廠上班時不慎燒傷雙眼,造成雙目失明,但他依靠聽廣播、MP4,搜集素材,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說書技能,他遍訪村民,充分汲取民間語言養(yǎng)分,對大鼓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編,他巧用本地方言通過口語化的說唱方式向老百姓宣傳黨的政策,宣揚生活中的真善美。他不斷培養(yǎng)新人,近年來免費培訓安徽大鼓學員80余人。40年來,他累計推出大鼓書作品200余個,義務演出2000余場,受益聽眾達2萬人,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也使更多的人了解認可安徽大鼓。2020年他被評為安徽省首批鄉(xiāng)村文化帶頭人。
正文:
“打起板來敲起鼓,自編節(jié)目說大鼓,說的是章廣新面貌,唱的是黨的好政策……”隨著一個大鼓、一張快板、一根鼓槌的演奏聲響起,一位老人在鴉窩村楓楊古樹下說唱起大鼓書來,看上去有些單薄的老人身旁坐著一排又一排的聽眾。聽眾當中有些留守老人在竊竊私語,時不時向身邊的同伴訴說著自己地感受,大鼓書勾起了他們過去生活中美好的回憶,聽到精彩之處時,情不自禁報以熱烈的掌聲。他他就是安徽大鼓的傳承人劉學文,他是一位藝人,一個雖年已古稀但充滿夢想的人,每年演出50多場義務演出,說起大鼓書,一板一眼,從不含糊。
學藝路上,他不辭勞苦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劉學文年幼時的好奇心,讓他與曲藝產生了不解之緣。劉學文的父親劉家才是常山廬劇團一名藝人,每天的耳濡目染,讓劉學文也學會哼上兩首小曲,六歲開始和父親學習廬劇,7歲時候敢上臺演出,由于他虛心學藝,勤學苦練,處處用心,慢慢就成了劇團里的臺柱子。
1973年臘月三十日,這一天是常山街道逢集的日子,對劉學文來說也是最難忘的一天,肥東“安徽大鼓”名藝人陳天懷帶著表演隊伍來到章廣鎮(zhèn)表演說唱大鼓書,劉學文被大鼓書這種說唱形式所吸引,每次看完大鼓書,劉學文都不舍離開,懇求陳天懷收他為徒弟,陳天懷被劉學文持之以恒的精神打動,答應正式收其為徒,從此劉學文開始學習安徽大鼓。為了能學習到更多說唱大鼓書的技巧,劉學文曾經自己坐車去肥東聽師傅陳天懷說唱大鼓書,由于經濟條件拮據,每次帶的路費只夠車費,師傅也總是慷慨解囊不僅教授劉學文說唱大鼓的技巧還免費提供食宿,經過勤學苦練,1977年,劉學文正式登臺說書,1990年的一天,劉學文在常山水泥廠當班時,不慎燒傷雙眼,造成雙目失明,失去了視覺的劉學文對大鼓書依然深深熱愛。因為看不見東西,劉學文就買來MP3播放器和內存卡來聽書,“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收音機,一直到晚上睡覺,只要空閑,全部在聽說書”。就這樣,收音機成了劉學文搜集素材、汲取新知識的主要來源。
傳承路上,他鍥而不舍
“是安徽大鼓改變了我的人生,沒有它,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所以可不能就讓它沒了。”在劉學文獨自登臺表演大鼓書前一天晚上,師傅陳天懷拉著劉學文的手問道:“今天還有誰在聽大鼓書,明天還會有誰說大鼓書?”一句話道出了所有的無奈與滄桑。從那以后,劉學文暗暗告訴自己,絕不能讓安徽大鼓失傳,只有多盡一點力,才能早點看到大鼓的春天。劉學文拼著一股狠勁,他遍訪村民,充分汲取村里的民間語言養(yǎng)分,對安徽大鼓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編。
很多老藝人都有一肚子東西,若能整理出來,就是一份寶貴的財富,以后老藝人們會越來越少,再不整理就來不及了。為了拓展大鼓書的藝術表現能力,劉學文經常走村串戶詢問一些經常聽大鼓的老觀眾,他克服視力殘疾的困難,巧用本地方言通過口語化的說唱方式向老百姓介紹黨的政策,宣揚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撻工作中的假惡丑。劉學文整理出了《百花齊艷》《一個清潔工的馬路情懷》等多首經典的老段子。近年來,劉學文與時俱進,不斷挖掘創(chuàng)新,結合創(chuàng)建工作需要,編寫了一些接地氣,體現時代特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作品,《殘聯惠殘民生暖人心》《章廣新面貌》《鴉窩村美麗鄉(xiāng)村換新顏》《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六中全會啟新程》等作品一經演出,轟動了大街小巷,《章廣新面貌》在滁小美云課堂也同步播出。
宣講路上,他孜孜不倦
為了傳承安徽大鼓這門藝術,他始終做到“三個一樣”,人多人少一個樣,環(huán)境好壞一個樣,有酬無酬一個樣。劉學文總是把大道理說唱成小故事、說唱出黨的好政策給農村帶來的新變化,只要有村民想聽,不論是不是鴉窩村的粉絲還是慕名邀請劉學文去演出的鄰村聽友,劉學文就帶著大鼓去說唱,村民們自帶小板凳來到生產隊長家的農家小院里聽劉學文的大鼓書,說唱過程總是伴隨著歡聲笑語。久而久之村里漸漸形成了村民們“點餐下單”劉學文“送貨上門”的宣講形式。
每次演出劉學文都是免費演出,“我自己一個人在家唱大鼓是唱,唱給大家聽也是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有的付出,總有一天都會開花結果。”劉學文不僅是安徽大鼓藝術的創(chuàng)新傳承者,而且還是鼓曲藝術的教授者。他不斷培養(yǎng)新人,近年來免費培訓安徽大鼓學員80余人,正式收徒5人。年齡一天天變老,頭發(fā)漸白的劉學文執(zhí)著地為宣講而出發(fā),40年來,他進行義務演出2000余場,聽眾累計達2萬人,說唱大鼓書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也使更多的人了解認可安徽大鼓。2020年他被評為安徽省首批鄉(xiāng)村文化帶頭人。
歲月如歌,奏響好人樂章;初心如炬,輝映道德力量。劉學文是盲人,但他的藝術人生卻給章廣鎮(zhèn)鴉窩村村民們送去了縷縷光明和黨的溫暖。他是最不幸的人,然而他又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