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雜志,7月5日刊登
滁州人大:奏響民生最強音
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滁州市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加強代表工作能力建設,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職。
在推進安徽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的“聚民意,惠民生”行動中,滁州市人大常委會結合實際,提出要把行動與安徽省“暖民心行動”、滁州市為民辦十件民生實事以及“一改兩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切實發(fā)揮人大代表一頭連著黨委政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圍繞社情民意、群眾需求,每月至少提一條意見建議。
滁州市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行動,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及時反映上來,隨著一件件代表建議被迅速交辦、轉辦,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行動初見成效。
民生工作有部署
6月14日,滁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人大代表為民辦實事專題調(diào)研。通過此次調(diào)研,滁州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總結經(jīng)驗、查找存在的不足,提出要做好與中心工作結合的文章,健全工作機制為人大代表履職提供服務支持。
近年來,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滁州市人大常委會緊跟市委部署,融入中心工作,按照“四個機關”的定位和要求,全面加強人大自身建設,扎實做好代表議案建議辦理,為辦好民生實事貢獻人大力量。
在日前召開的推進為民辦實事工作座談會上,滁州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指出,要深入推進省人大常委會“聚民意,惠民生”行動部署,認真落實市委工作要求,強化法治保障,發(fā)揮代表作用,努力做到為民服務走在前列,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匯聚民意有“攻略”
“最近早點生意怎么樣?疫情期間,有沒有什么困難?”滁州市人大代表、瑯琊區(qū)鼓樓社區(qū)黨委書記汪星特意避開早點店用餐高峰,和店主聊聊最近的生意情況。
“社區(qū)居民絕大部分是上班族,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guī)律,我們?nèi)霊粼L問在時間、方式上要靈活把握,不能生搬硬套。”汪星深有體會地說,入戶訪問要完全以群眾為中心,什么時候訪、訪多長時間、登門進屋坐著訪還是電話預約線上談,都要由群眾說了算。
在明光市橫山村的安徽省人大代表柏培松則是運用“碰訪”“專訪”辦法,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茶余飯后去“碰”老鄉(xiāng)、“拉家長”,專門就群眾關心的問題聽聽大家的想法和建議。
民意是基礎,匯聚全不全、準不準、勤不勤,決定著代表建議提的好不好。人大代表在履職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摸索出了各種“攻略”,到人民群眾中去,把心沉下去,民意才能升上來。
代表建議辦理有機制
為不斷提高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質效,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頂層設計,建立了“屬地責任”“快交快辦”“調(diào)度督辦”“結果反饋”等十項制度,對代表意見建議交辦工作作出了“交辦不過周,一個部門單獨辦理的不過月,多部門聯(lián)合解決的不過雙月”“重要問題、隨提隨交、隨交隨辦”等規(guī)定,狠抓意見建議落實工作。
“我提出了‘關于保障全縣血透病人能夠得到及時治療的建議’,第一次溝通時,來安縣政府相關部門登門征求我意見,了解病人情況。第二次溝通時,問題基本解決。縣政府為全縣血透病人在疫情期間開通綠色通道,病人治療有保障了、憂慮解除了。”安徽省人大代表姚艮平表示。
此外,定遠縣人大常委會還探索出“三色”動態(tài)管理,采取交辦建議銷號制度,運用“三色管理法”,對所有交辦意見建議臺賬資料實行動態(tài)管理。全椒縣十字鎮(zhèn)推出“人大+調(diào)解”機制,將化解矛盾作為“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方式,目前,已化解糾紛47起,形成書面協(xié)議13件。
人民群眾見到實效
鳳陽縣小崗村地處江淮分水嶺,干旱少雨,“缺水”難題一直困擾著這里。程夕兵是該村種糧大戶,對缺水感受很深,在擔任滁州市第六屆人大代表期間,他建議鳳陽縣在“引水上崗”工程的基礎上再實施“引淮潤崗”,利用“雙水源”,徹底改變小崗村水資源匱乏狀況。
滁州市、鳳陽縣人大常委會認真督辦該建議,組織開展多方調(diào)研,推動“引淮潤崗”工程盡早竣工。
今年4月20日,滁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縣人大代表和群眾齊聚小崗村,打開了“引淮潤崗”的出水閘門。當汩汩的淮河水流入小崗蓄水池后,在場的農(nóng)民群情振奮,“‘引淮潤崗’工程真是滋潤到咱農(nóng)民心里,以后再不怕干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