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芝
蔣鳳芝,女,1947年9月生,鳳陽縣板橋鎮(zhèn)濠光村村民。1989年,蔣鳳芝的丈夫患上了肝病,她奔波于家和醫(yī)院之間,一邊忙農活,一邊照顧患病的丈夫,直至1992年丈夫去世。1993年,她的兒媳劉云德患上類風濕關節(jié)炎,手腳關節(jié)腫脹變形,生活無法自理,常年臥床。劉云德不忍拖累家庭,與蔣鳳芝兒子離婚。蔣鳳芝并未放棄劉云德,背著她到全國各地治病,30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她的生活起居,精心為她準備一日三餐,并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地喂她,在蔣鳳芝的照料下,近兩年,劉云德的病情有所好轉,可以拄著拐杖站起來,甚至可以端起碗吃飯。蔣鳳芝照顧重病前兒媳,在當?shù)?/font>被傳為佳話。
困境之中只身撐起一個家
“這么多年,我經歷了風風雨雨,嘗遍了酸甜苦辣,但是我一直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在板橋鎮(zhèn)濠光村,76歲的蔣鳳芝老人回想起一生的坎坷,眼里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
蔣鳳芝1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眼盲,她小小年紀就獨當一面。田里的農活樣樣會干,家里的家務活也樣樣精通。成年后,為了方便照顧母親,她嫁給了村里的一個電工,生育了一兒三女。丈夫在當?shù)?/font>供電所上班,她在家打理農田,他們的勤勞讓家里生活逐漸好了起來。
沒想到,1989年,丈夫不幸患上了肝病,此后,她反復奔波于家和醫(yī)院之間,一邊忙家里的農活,一邊在醫(yī)院陪護丈夫。但是,經過了幾年的治療,丈夫的病不但沒有好轉,而且越來越嚴重。
好在幾個孩子在蔣鳳芝的精心哺育下漸漸長大,三個女兒相繼出嫁,1990年,兒子與一個叫劉云德的女孩結了婚,1991年他們生育了一個女兒。孫女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歡樂。但是,不到一年時間,蔣鳳芝的丈夫因肝硬化醫(yī)治無效撒手離去,她又陷入了悲痛之中。
“那段時間就像是一場夢,讓我從頭涼到腳。”回憶起丈夫的去世,蔣鳳芝連連嘆氣。
突遇變故不離不棄患病媳
平靜的生活并沒有持續(xù)多長時間,1993年,兒媳劉云德感到身體關節(jié)疼痛,而且腫脹變形,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蔣鳳芝感到情況不妙,就帶著劉云德去醫(yī)院就診。經診斷,劉云德患的是類風濕關節(jié)炎,醫(yī)生說這種病非常難治。
“再難治也要治,砸鍋賣鐵也要治!”蔣鳳芝下定了決心。從那以后,蔣鳳芝和兒子一道帶著劉云德到各地醫(yī)院檢查治療,在銀川、南京、合肥、蚌埠等地來回輾轉,治了兩年多,病情并沒有什么好轉。此時,家庭積蓄全部花光,經濟已經入不敷出。
面對高昂的醫(yī)療費用,劉云德知道婆婆蔣鳳芝很艱難,于是主動提出了離婚。蔣鳳芝堅決不同意,但是在劉云德的一再堅持下,蔣鳳芝的兒子最終同意了離婚。離婚后,蔣鳳芝的兒子只身一人到南方打工去了,家里的擔子全部落到蔣鳳芝一個人身上。
“劉云德雖然已經不是自家人了,但是曾經是自己的兒媳婦,現(xiàn)在又是重病纏身,我無論如何也不能拋棄她。”蔣鳳芝經過一番思考,默默作出決定,要盡自己全部力量,為劉云德治病,照顧好劉云德。
悉心照顧詮釋最美婆媳情
為了給劉云德攢錢治病,蔣鳳芝在耕種家里的十幾畝地的同時,還借錢買了兩條小牛,喂養(yǎng)了幾十只雞鴨。風里來,雨里去,她咬緊牙關,拼命勞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云德身上的關節(jié)變形格外厲害,導致整個身體僵硬疼痛,無法站立,生活漸漸不能自理,連路也不能走,只能躺在床上。
每天一日三餐,蔣鳳芝都用心去做,做好后端到劉云德面前,一點一點喂她。炎炎夏日,蔣鳳芝堅持為劉云德擦洗身體,把她當作女兒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
除了洗衣做飯,蔣鳳芝還不斷地帶劉云德到各地醫(yī)院看病。因為劉云德無法行走,每次外出就醫(yī),蔣鳳芝就用繩子把劉云德固定住在自己的背上,背著她步行到車站乘車,下車后再背到醫(yī)院。2017年,鳳陽縣殘聯(lián)給劉云德捐贈了一臺輪椅,蔣鳳芝就用輪椅推著劉云德外出看病。
在精準扶貧中,劉云德被列為鎮(zhèn)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而且評上了低保戶,享受了精準扶貧政策,醫(yī)療也有了保障,蔣鳳芝感覺身上輕松了一些。
在蔣鳳芝的四處求醫(yī)和精心照料下,奇跡發(fā)生了,近兩年,劉云德的病情有所好轉,雖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可以拄著拐杖站起來,偶爾還能拿起東西,甚至可以端起碗吃飯了。見此情景,蔣鳳芝的心里感到特別欣慰。
村里人常常問蔣鳳芝:“對于一個前兒媳,你付出這么多,值得嗎?”蔣鳳芝說:“這么多年,我已經把云德當成自己的女兒,哪有父母愿意放棄自己孩子的。”
30多年過去了,已經滿頭銀發(fā)的蔣鳳芝還堅守著當年心底的承諾,這對親似母女的婆媳故事,感動著當?shù)?/font>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