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轉站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生活垃圾收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同樂路垃圾中轉站作為滁州市城區(qū)目前轉運能力最大、設計最為規(guī)范的垃圾中轉站,位于南譙區(qū)同樂路與金陵路交口東南側,占地約14畝。啟用至今已整整一年,它是如何處理日常生活垃圾的?在維護城市環(huán)境、化解鄰避效應等方面又發(fā)揮了哪些作用?日前,記者來到同樂路垃圾中轉站一探究竟。
在同樂路垃圾中轉站外,記者看到,幾輛載滿生活垃圾的垃圾轉運車正在排隊進場。車輛所到之處干凈整潔,沒有跑、冒、滴、漏、灑的痕跡。“為避免這一現(xiàn)象,進出垃圾中轉車輛全部采用了封閉式車輛,確保整個運輸過程都處于完全封閉狀態(tài)。”中轉站管理人員馬鵬月介紹。
“針對垃圾處理中異味等擾民問題,中轉站還配備了空氣凈化、污水收集等系統(tǒng)。”順著馬鵬月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墻面與風口上的智能霧化除臭設備,噴出來的噴霧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同時,中轉站還專門設置了污水收集系統(tǒng),將垃圾滲濾液集中預處理后達標排放。
垃圾傾倒平臺上,一輛垃圾車輛正在倒車入庫,卸料口卷門自動打開,車輛將垃圾準確倒入溜槽,溜槽上方巨大的吸風口將空氣吸入凈化系統(tǒng),車輛離開后卷門自動關閉。“垃圾運達后,用這個垂直式壓縮錘進行統(tǒng)一處理,將大幅減小體積、降低運輸成本等。”馬鵬月告訴記者,中轉站采用“立式壓縮、轉運車轉運”等先進工藝,具有作業(yè)效率高、勞動強度低、人員配置少等優(yōu)點。
記者了解到,中轉站的垃圾最大處理能力為400噸/天,目前日均處理量達200噸。自啟用以來,臨近的花鳥魚蟲市場、天逸華府、龍蟠南苑和同樂苑等4個小型生活垃圾中轉站已完成關停。“從‘鄰避’到‘鄰利’,中轉站啟用帶來的新變化以及滁州在城市環(huán)境治理精細化方面的顯著成效有目共睹。”馬鵬月介紹道,近一年來,市城管局在中轉站建設與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得到了市民的點贊。
“環(huán)境衛(wèi)生是一座城市的‘門面’,也直接關乎群眾生活質(zhì)量。”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滁州城管將繼續(xù)堅守為民服務的初心,不僅在提升城市容貌品質(zhì)上再下功夫,同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扎實推進人居環(huán)境治理,以“繡花”功夫扮靚城市“顏值”,為廣大市民營造更加干凈、整潔、宜居的城市環(huán)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